嘉峪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 嘉峪关霸王鞭

2016-08-11

  霸王鞭是嘉峪关三镇居民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健身节目,农家人更是对其喜爱有加。霸王鞭充满着喜庆欢乐的气氛,多在春节闹秧歌时作为小场节目演出,过去也和秧歌一样,具有祈求风调雨顺、四季平安和驱邪避灾的内涵。

      

  霸王鞭是最具有嘉峪关特色的民间舞蹈,老少均可参加,人数越多,气氛越热烈,场面就越壮观。霸王鞭是舞者手里拿的道具,一般是取三尺左右的竹竿缠上彩带。舞者右手持鞭,左手拍、拔鞭的两端,并用鞭打、擦、碰、击身体的主要关节部位。身随鞭移,双肩前后摆动,左右扭腰送胯,双脚随拍节上下颤动,随着舞步的起落,霸王鞭发出有节奏的响声。

  霸王鞭舞有上百种打法(套路),一个套路最少四拍,最多三十六拍,用唢呐、鼓、锣伴奏,舞蹈动作连贯自如,刚毅矫健,形成独特的风格。舞蹈突出鞭的舞动和击打,常见的动作有“吸腿击鞭”、“十字步击鞭”、“蹲步击鞭”、“击地鞭”、“抡鞭”、“击腰鞭”、“击肩鞭”、“脚踢鞭”等十多种。每种姿态要做得稳,力求步步有鞭花,让观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霸王鞭道具的装饰色彩与演员的服装色彩,均以大红和金黄为主色调,再加上明快的音乐伴奏,使霸王鞭呈现出一种欢庆、热烈、祥和的基调,反映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追的精神风貌。霸王鞭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鲜明的群众体育性质,表演起来全身各个肢体部位都在运动,自然而然地起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作用。霸王鞭的第三个特点是可以锻炼和增进表演者的搏击能力,正如传说的那样,在过去从事武术的人,很喜欢舞弄鞭杆这一套拳术,如今霸王鞭的许多动作就是从武术鞭技中衍变而来的。因此,久练霸王鞭舞,自然可以锻炼身体,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

  霸王鞭深深扎根于民间,极富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它是农闲时人们自娱自乐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对占领乡镇文化阵地、促进民族团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嘉峪关霸王鞭——非物质文化遗产市级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      

  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并制定“国家 + 省 + 市 + 县”共4级保护体系。

嘉峪关霸王鞭——历史渊源:

  据史书记载早在两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已经产生社火。《风俗通义》记载:“百日之劳,一日之乐,集社燃火群歌群舞。”民间舞蹈霸王鞭始于秦末楚汉相争。《史记·项羽本记》记载,项羽与刘邦相约:“先入咸阳者王之”。后项羽一路所向披摩,每攻下一城池,便站在马上,挥舞马鞭,高歌竞舞,舞至酣时,命士卒折木为鞭再舞,共同欢庆胜利。民间百姓遇到喜事亦效仿之,于是这种欢庆胜利的即兴舞蹈形式便由军营传到民间。因项羽自称西楚霸王,“霸王鞭”由此得名。以后,霸王鞭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后人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融进新的艺术元素,将单一的社火表演逐渐转变为内容丰富、动作多变的民间艺术形式。

嘉峪关霸王鞭——主要特征:
1、俗、谐、丑、乐、歌舞并茂,粗狂豪放、易学易记。
2、动作诙谐、幽默,夸张有趣。
3.表演生动形象,配合协调一致。


嘉峪关霸王鞭——重要价值:


历史价值:
  霸王鞭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它又是历史、文化、民俗、宗教等研究方面的活标本。

文化艺术价值:
  霸王鞭是本地最流行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舞蹈,是民间社火中主要的艺术表现形式。

科学价值:
  人们长期参与这种“霸王鞭”的锻炼活动,可以强身健体,增加乡民们友好相处的亲和力、凝聚力,还可以活跃乡村文化生活并借此传授农业科技文化知识,同时可以增强农民参与社会生活的信心感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