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雕石艺画是由西北部戈壁经过亿万年的风雨侵蚀,烈日洗礼,而形成的独具风采、形状奇特的风雨石构成。这种石头软硬不等、颜色缤纷各异,可以说是千姿百态、耐人寻味,我们通过手工赋予它们人类的智慧想象,使其拥有了艺术灵魂,以更加丰富多彩的姿态呈现在我们面前。
(嘉峪关一带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四季风沙多。据气象资料记载,这里年最高绝对温度可达38摄氏度,最低达零下31摄氏度,风速最高可达34米/秒,因此,夏季酷热,冬季严寒。分布在市区周围辽阔戈壁滩上裸露的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在长期烈日暴晒、雨浸、风蚀等外力作用下,石中较软的成分变得酥松易碎,经千百万年的反复作用,终于被剥蚀,形成绚丽多彩,瘦骨嶙峋,千穴万壑的洞府景观。硬的则留存石上,如筋似骨,棱角分明,组成动植物等各种形态,人们称其为风雨石或风雕石。)
动物
人物
♢ 制作:粘贴(根据创作题材的不同,选用不同类别的石块)
捡石、洗石、分石、选石、粘贴主体(自下而上)、配首(头部制作,刻画发髻和五官)、完善细节(使用本地取材的植物枝条)
2017年风雨雕石艺画制作工艺列入第四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黑山摩崖浅石刻岩画——在嘉峪关黑山峡谷于20世纪70年代发现踪迹,最早可追溯至距今三四千年的石器时代。
魏晋墓砖壁画——“世界最大的地下画廊”。20世纪70年代在嘉峪关发现了魏晋墓群,一幅幅色彩纷呈、栩栩如生的墓室砖壁画现世,描绘记录了距今一千多年前魏晋时期乱世偏安的生活万象 。
茫茫戈壁,除了蓝天白云和喧嚣的风儿,有数不清看不尽的砂砾和石头。俗话说到北京看砖头,到西安看坟头,来到嘉峪关尽可以观看无数千姿百态的石头。从古到今,从边关乱世到海晏河清,嘉峪关与石从来密不可分,缔结了深厚的缘分。雄关出奇石,无论是蜚声海外的天下第一雄关,传颂千年的葡萄美酒夜光杯,还是神秘古老的黑山岩画,飞马当先的魏晋驿使图画像砖......每一处神迹都有这片土地与石不得不说的传奇故事。而茫茫隔壁上沉寂了亿万年的小小风雨石又将沟通这座石城的未来。
石文化——以石为名,这座千山皓雪、万里黄沙的戈壁石城通过石头沟通古今,底蕴深厚,未来可期。
这来自丝绸之路的小小石头,细心倾听,每一粒沙石都会有历史的回响,兵家征战、商旅往来、文人吟咏,歌舞觥筹…… 霍去病曾在这里驰骋,玄奘也曾沿此路西行。
我们翻阅嘉峪关的浩瀚历史长卷,可以说这座历史上丝绸之路上的边陲锁钥,今天的钢铁之城,传承积淀了千万年的文化就是石头的文化。
而在这片土地孕育了千万年的风雨石又将以石为名,用崭新的姿态带着历史文明的印记展现在我们面前。
积淀了时光和历史的小小石头,是戈壁的名片。风雨雕是将历史文明和现代审美完美结合的产物。
携石入画,人在逆旅,与戈壁相伴而行。游子好似将故乡带在身边,游人可以将戈壁带回家中。
嘉峪关风雨雕石艺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石头有价而历史无价,工艺有价而艺术无价,商品有价而情感无价。
有的酷似波涛汹涌逐浪排空,有的像千年古树盘根错节,有的如西岳胜景谷奇峰险。若有意加以选择,搭配粘合,便可集瘦、皱、透、漏、奇、险于一身。其天然造型,如人物、飞禽走兽、花鸟鱼虫等,让人惊叹,有些似像非像的风雨石,经构思加工形成了一幅幅集历史与现实,自然与生活融为一体的奇妙画面,让人赏心悦目,是家庭装饰、旅游馈赠纪念之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