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光杯--采玉之途千难万险

2016-08-15

  由那条穿越甘肃西部的狭长走廊看下过去,从乌鞘岭到荒芜的玉门关,一座长长的山脉显得壮丽而遥远。在戈壁和沙漠的间隔处,总有成片的绿荫,遮挡着山的容颜。头戴雪冠的山峰,堆满亿万年前天造地设的石头。在很久以前,在巨石的罅隙,因为星光的辉映,漏出了荧荧之光。一个神秘的夜行者偶然间发现了它,并被那淡淡的光辉所折服。随后,它就成为制作夜光杯的基本原料-祁连玉。

  在几十年前要采到上好的祁连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常常是赶着骡子和毛驴,一进山,来回就是一两个月。顺利的时候,能驮回几麻袋,走错了地方,只能空手而返。骡子和毛驴都是温顺的动物,走在狭窄的山路上,它们会小心谨慎地被人牵着慢慢行走。若是脾气暴躁的马,连玉带马滚下山谷也是常有的事。磨制夜光杯有两种主要原料,即石和沙,缺一不可。石产生于嘉峪关百余里的祁连山石壁中,因产地不同,有墨水石、五岭石、茵板石、老窝子石等区分。年轻力壮的玉器工人,再以铁锤、铁镢击破石壁,将破石一块一块地抬至悬崖处,滚至山底,再用牲口经羊肠小道,一坨一坨运到加工厂里。

夜光杯常满杯重新问世

  制玉者有了原料,既视销路情况,进行分工生产。生产时分钻坯、挖空、冲碾、磨光等工序。出成品后,再行烫蜡、揩擦、配付、包扎,便可销售。夜光杯原来并不制底座,清代与俄通商后,俄制的带座玻璃杯进口,始有带座夜光杯出现。

  夜光杯的特点是质地精细、文理天然、色彩多变、光滑透明,异常轻巧。同时能耐高热,斟入烫酒不会破裂。据老玉工说,酒泉一带清末民初共有玉器作坊十余家,规模较大的雇佣工人在10人左右,改革开放后,夜光杯才有了大的发展,机械制造和手工相结合,产品品种不断增多。不仅有大、中、小高脚杯、平底杯,还有啤酒杯、微型杯、三炮台玉盖碗。仿古杯有爵杯、凤杯、牛头觥、觞、双凤杯、双龙海棠杯及酒具、茶具、玉雕工艺挂件等80多个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