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述资料可知嘉峪关始建于明初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 《大清一统志·关隘》“嘉峪关在州西七十里,嘉峪山西麓,明初置。洪武五年冯胜下河西,乃弃瓜沙,以嘉峪关为中外巨防,西城人贡路必由此。城周二百二十丈。 《重建肃州新志》:“嘉峪关在肃州西七十里嘉峪山西麓,明初置。洪武五年冯胜下河西,以嘉峪关为中外巨防,西域人贡路必由此,筑土城,周二百二十丈。
《钦定四库全书·甘肃通志·关梁》:“嘉峪关在州七十里嘉峪山西麓。明初置。洪武五年冯胜下河西,以嘉峪关为中外巨防,西域人贡路必由此。土城周二百二十丈。弘治七年以鲁番叛,闭嘉峪关,绝西域贡。八年巡抚许进出嘉峪关,入哈密,土鲁番遁去。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陕西肃州卫》:“嘉峪关在卫西嘉峪山下之西,即关口。明收河西地,西拱玉门,北至沙漠,而仍以嘉峪为中外巨防。”《中外地名大辞典》:“嘉峪关在甘肃省酒泉县西七十里。嘉峪山西麓。明初置,洪武五年冯胜下河西,乃弃瓜沙,筑城置戍,以嘉峪关为中外巨防。西域人贡,路必由此。 弘治间匾关曰镇西。隆庆间设守备驻防。关建于山坡,居高凭险,横扼通衢,西有高冈如城,起伏数道,深藏蔽固,甚占形势,为西通新疆大道。题额日:‘天下雄关’。清光绪七年,中俄改订条约,准俄商前往贸易。”《中文大辞典》:嘉峪关“在嘉峪山西麓。明洪武间置。依山筑城,居高凭险,为当时边防要地。”